快速导航×

嗨球CEO回应公益款项质疑,资金受多部门监管,18万赔偿系家长单方面计算2025-09-08

北京,2025年——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嗨球因一起学员受伤事件被推至舆论风口,针对网络流传的“嗨球公益基金监管缺失”及“18万元天价赔偿”等说法,嗨球首席执行官本周三通过新闻发布会作出正式回应,强调公司所有公益款项均接受多部门联合监管,而传闻中的18万元赔偿金额系受伤学员家长单方面计算得出,并未与公司达成共识。

这场争议源于去年发生在北京某嗨球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的一起意外事件,一名10岁学员在训练中脚踝骨折,事后家长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质疑嗨球安全措施不到位,并要求高额赔偿,该贴文迅速引发热议,部分网友指责嗨球“推卸责任”,并对其旗下公益基金的资金流向提出质疑。

嗨球CEO回应公益款项质疑,资金受多部门监管,18万赔偿系家长单方面计算

“我们的每一笔公益资金都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教育、体育及民政部门的三重监管。”嗨球CEO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了近三年的公益项目审计报告,“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的所有收支记录均可公开查询。”

公益款项监管体系成焦点

嗨球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成立于2022年,旨在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体育培训补贴,根据公布的数据,该基金已累计资助超过3000名青少年参与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

基金监管模式采用“多方共管”机制,每年由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结果同时报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和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这种多部门监管模式在国内体育公益项目中颇为罕见。

“我们主动要求加强监管,就是希望建立完全透明的公益运作体系。”CEO表示,所有公益款项的拨付都需要经过项目申请、资格审核、社会公示和资金发放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部门的监督。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认为:“多元监管模式确实能够提高公益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但这种模式需要更多行政资源协调,一般机构难以承担如此高的监管成本。”

18万赔偿金争议真相

对于网络热议的18万元赔偿金,嗨球CEO提供了完全不同版本的说法。

“我们从未同意过18万元的赔偿金额,这个数字是家长单方面计算的结果。”CEO现场展示了公司与家长沟通的全部记录,“根据我们的医疗团队评估,学员伤情完全康复所需费用约为3万元,包括医疗费、康复费和适当的精神抚慰金。”

记录显示,家长提出的18万元赔偿包括:医疗费2万元、康复治疗费3万元、营养费2万元、家长误工费6万元,以及“未来篮球生涯发展损失”5万元,其中最后一项引起较大争议。

嗨球CEO回应公益款项质疑,资金受多部门监管,18万赔偿系家长单方面计算

“对于学员受伤,我们深感抱歉,也愿意承担相应责任,但是赔偿应当合理合法,基于实际损失计算。”嗨球CEO表示,公司已提出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并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培训课程,但家长坚持要求18万元现金赔偿。

北京市华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律师分析:“人身损害赔偿通常只包括实际发生的损失和必然发生的未来损失。‘未来生涯发展损失’在法律上很难支持,除非能证明该学员确实具有职业运动员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因受伤而丧失。”

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面临成长烦恼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

快速增长背后是行业标准的缺失,青少年体育培训教练资质、场地安全标准、意外伤害处理流程等方面尚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导致纠纷时有发生。

“行业发展太快,相关标准制定跟不上市场扩张速度。”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指出,“急需建立行业准入标准、教练员认证体系、安全保障规范和纠纷解决机制。”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嗨球率先推出了企业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教练员应急救护培训、场地安全每日检查制度以及全员保险保障,据悉,公司正在与行业协会合作,致力于将企业标准推广为行业标准。

创新解决方案:体育培训责任险

面对意外伤害赔偿争议,保险机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嗨球在今年初推出了行业首创的“青少年体育培训责任险”,为所有学员提供意外伤害保障。

该保险不仅覆盖医疗费用,还提供康复津贴和特定情况下的学业补助,最高赔付额度达50万元,远超一般意外险的保障水平。

“保险机制能够有效转移风险,保障各方权益。”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表示,“将商业保险引入体育培训领域是创新之举,既保障了学员权益,也分担了机构风险。”

嗨球CEO透露,公司正在与保险公司合作设计更全面的保障产品,未来可能包括运动能力损失险等特殊险种。

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并重

针对此次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中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联盟正在起草行业自律公约,内容包括:教练员持证上岗、安全标准统一、事故应急处理流程标准化以及纠纷调解机制建立等。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活动管理规定》,预计将于明年出台,该规定将从机构资质、人员要求、场地标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对青少年体育培训进行规范。

“规范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保障青少年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该负责人强调。

尾声:沟通解决争议

最新消息显示,嗨球与受伤学员家长已经重启谈判,在行业调解组织的介入下,双方态度趋于理性,有可能达成和解协议,包括医疗费用承担、康复支持和经济补偿等内容。

“我们希望以此事为契机,推动行业建立更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嗨球CEO表示,“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初心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此次风波也提醒所有体育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逐步规范,那些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具备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的机构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青少年体育培训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承载着培养下一代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保持质量,在商业运营中不忘教育初心,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长期课题。